中流砥柱:那些为元朝效力的外族勇士
蒙古帝国作为征服中原的最强胡族,一建立就与其他正统王朝拉开了差距。在军事方面,他们毫无顾忌地征用外族士兵。
其实,这些外族武装对元朝的帮助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,甚至有时候比蒙古人自己还重要。只是因为地位的关系,他们才显得像是配角而已。
黄金家族的糊涂账
成吉思汗当上大汗的时候,蒙古人就开始大量使用其他民族的士兵了。
实际上,元朝军队对外族士兵的依赖,可以追溯到蒙古草原早期的历史问题。这种现象甚至可以从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时开始讲起。在蒙古人完全与草原文化融为一体之前,草原上居住着许多已经突厥化的部落。无论是将沙陀先祖视为正统的汪古部,还是信仰景教的乃蛮、克烈等部落,都与后来的最高统治者有着明显的不同。正是这些半心半意加入的部落,支撑起了元朝横扫世界的骑兵主力。
后来,人们常常谈论的蒙古骑兵战术就是这样形成的。虽然本部人马的作用无可替代,但大部分士兵是说突厥语的。然而,在成吉思汗的改革下,他们逐渐从独立部落变成了受垂直管理的军事单位。所以,对于不了解内情的人来说,这些士兵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。即便如此,这些越来越蒙古化的突厥士兵,在西征中依然扮演着侦察兵、密探和使者的角色。甚至有时,他们还会被当作友好示例,用来拉拢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保加尔突厥人。
蒙古黄金时代的骑兵策略
另一方面,草原上的新势力经常袭击东边的女真敌人。有趣的是,在金国的北部边界,居住着许多曾经投降的契丹人家。作为过去的帝国主人,他们在王朝崩溃后多次尝试起义,但由于力量薄弱,屡次失败。于是,他们被成批地流放到草场养马,自然而然地与蒙古人产生了联系。由于双方都是东北亚的民族,甚至日常用语都能部分相通,因此很容易联合在一起。
在河套地区,西夏王国因为靠近阴山而面临巨大压力。看到抵抗无望,曾经辉煌的拓跋家族选择了屈服,成为了蒙古帝国的第一个附庸国。随后,他们手下的党项和汉族残军变成了盟友部队,负责攻打河北。即使后来再次反叛,被成吉思汗的后代按照遗训消灭,仍有大量遗民存活下来,继续为胜利者效劳。
在西夏国消亡之前,它已经是蒙古军队的一个重要盟友和兵源地了。
蒙古人根据他们在草原上的生活经验,对外族士兵的征用得心应手。在攻打西辽之前,他们成功地收编了对方的回鹘和突厥牧民。随后进入中亚时,又强迫被俘的绿洲居民充当攻城的先锋,用他们的生命快速攻破城池。甚至在巴格达城下,他们还得到了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等基督教小国的支持。就连曾经强大的罗姆苏丹、安条克十字军和萨拉丁的残部,也都曾为大汗的宏伟计划贡献兵力。至于北方的罗斯人,几乎完全听从草原主人的指挥。
当帝国扩张得太快,遇到的战场情况越来越复杂,以前那种强制同化的办法已经不管用了。因此,早期的汪古、乃蛮、克烈这三个部落几乎无声无息地消失了。而后来的契丹、党项以及各路突厥部落,则表现出明显的不同。
外族士兵在蒙古军队中占了很大一部分。
忽必烈的创新与变革
在忽必烈统治下的元朝,对外族士兵的依赖程度超过了蒙古帝国。
1260年,忽必烈在许多人的怀疑中登上了皇位,十年后将国家名称改为大元。由于受到蒙古内部保守派的反对,以及与其他分支如察合台、金帐汗国等的矛盾,他毅然转向被征服的地区。他不仅接见了全真派的道士丘处机,还将建立在幽州废墟上的大都作为首都,并且任用士大夫为他出主意。
不久,蒙古人在中原的领土和其他地方变得孤立,显示出前所未有的两面性。他们既要对外宣称自己是大汗直接管辖的区域,又要对内展示自己有能力抵御外来威胁的正统统治者。因此,他们更加依赖外来士兵。否则,就无法同时对漠北和江南构成威胁,更别说组织远征缅甸、越南、占城、日本和爪哇的军事行动了。
汉儿的武卫军骑兵帮忽必烈立下了大功
这里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卫军,这支军队几乎全部由北方的汉族青年组成。这些年轻人大多来自蒙古统治下的富裕家庭,他们的祖先可能曾在辽国、北宋和金国服务,历经战乱仍能保全自己。因此,他们擅长骑射,勇敢好战,是难得的优秀士兵。在忽必烈的部队中,他们的地位仅次于怯薛近卫军,但实际作用可能更加重要。经过蒙古骑兵的训练后,他们就前往北方,对抗黄金家族中的保守派。他们先后打败了阿里不哥和海都的势力,确保了草原上的重要地区归元朝管辖。
真正的外族主力其实是那些在乱世中成长起来的北方汉军。他们最初效忠于女真皇帝,后来蒙古势力兴起,他们便转而投靠蒙古。直到忽必烈灭掉南宋,这些汉军将领还能保持自己的领地,拥有征税、募兵的权力,甚至可以发行货币。虽然在战术上与南宋军队相差无几,但在勇气和战斗意志上,他们却远胜一筹。后来的灭宋功臣张弘范,就是从这群人中脱颖而出的。
许多汉军世侯成了元朝南征北战的主要力量
这些北方汉军的事迹激励了很多南宋士兵,他们也加入了元朝的军队。比如那位经常打败仗的范文虎将军,在加入元朝后终于尝到了胜利的滋味。不过,等到他远征日本时,才在异国他乡露出了软弱的一面。
后来,元朝统治者也拉拢了西南地区的许多土司。这些原本不在宋朝地盘上的西南武士,很快成了重要的兵源,经常被派到内地担任守卫。土司们虽然被调用,但仍保有较大的自主权,因为他们是地方上的稳定力量。
北方汉军的胜利让元朝吸引了许多原本属于南宋的军队加入。
突如其来的技术革新
这些专家的来访常常伴随着更先进的武器技术。
到了忽必烈统治的晚期,漠北和江南地区基本上已经平定了,但是元朝的统治者对外来的士兵仍然有很大的依赖。比如,来自高加索山区的阿兰牧民被调到内地,组成了阿速军。还有许多由罗斯人组成的步兵部队,陆续前往东方效力,这些人在后来被俄罗斯族视为远古的祖先。
不过,这一时期的外番力量,也开始从人力密集转向技术密集。其中最著名的例子,就是波斯工匠伊斯玛仪将配重投石机技术带入中原。这种能一次发射112公斤石弹的巨型武器,在射程和威力上都远超南宋的手拉式投石机,在降服襄阳城的围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即使是南宋寄予厚望的水师舰队,也在焦山和崖山被砸得支离破碎。
可以说,蒙元是历史上最擅长利用外来士兵的统一王朝,从一开始就非常依赖。由于其自身的外来背景,这往往被后来的人们视为理所当然。然而,在王朝灭亡之后,很多遗产被朱元璋的严厉法令所压制,几乎不再对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主要影响。
(全文结束)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~点此关注我~
冠达配资-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-线下配资公司-炒股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