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观这个词,最早见于《列子》——“务外游者不知务内观,外游者求备于物,内观者取足于身”。
道教也有一本经典——《太上老君内观经》,专门用来讲解什么才是真正的“内观”。经中分明说到:“圣人慈念,设法教化,使内观己身,澄其心也......谛观此身,从虚无中来。因缘运会,积精聚气,乘业降神,和合受生,法天象地,含阴吐阳,分错五行,以应四时......”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人出生后,本来清净的元神慢慢被遮蔽,开始把这个身体以及意识当作“自我”。人的身体是不断变化的,因为变化,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有利益损失以及死亡的逼迫。为了避免损失,为了远离死亡,意识就会“反客为主”,指挥元神本来就有的“见闻觉知”作用,按脑筋的安排,分别取舍,胡作非为,从而一步一步的流浪生死之间,做出许多违背大道的荒唐行为!
执着于这个身心,以为它就是“我”,为了让这个我更好的活着,让意识指挥“见闻觉知”的能力向外抓取种种事物,以图满足这个身心更好的“活下去”的需求,这种向外的抓取,就是“务外”。
反过来说,如果不向外去抓取事物,而是通过读书明理,认知这个先天本来就具备的“见闻觉知”,认知到它其实不是后天身心的功能,而是先天“元神”本来的作用,继而在生活中,无论见到什么,听到什么,无论想起什么,无论起心动念是好是坏,是善是恶,都不随之流转,而是返过来,将注意力放到对这个元神本有的“见闻觉知”性的体察观照上来,这就是《道德经》所说的:“不失其所者久矣,死而不忘者寿也”!
最后总结:
也就是说,“内观”,首先不能向身心之外,去抓取有利于我的事物,也不能向身心之外,去抗拒有害于我的事物,这些“趋利避害”的作法,都叫“务外”,都不叫内观;
其次,“内观”也不是向着身体中“黑黑的腔子”里去体会这个身体的“视听言动”的作用,比如说,我知道我在走路,我知道我在静坐......等等,这些也还是“务外”,也不叫内观。
真正的内观只有一种,就是通过读书,通过向老师学习,精微的认知到这个“元神”,认知到一切的“见闻觉知”的作用,是由谁生起来的,谁才是真正的主宰,当你深刻感悟到“天下之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”,就算是认知到“元神”了,就可以说是悟道了,这时候,你自然就能理解怎样去做体察观照“见闻觉知”的功夫,王阳明说:“无事时存养,有事时体察观照”!
感悟天理,又学会了体察观照,东方智慧中最高明的修行功夫就被你掌握了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冠达配资-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-线下配资公司-炒股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