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这几天,大家伙儿的心可能都悬着呢,因为今年第8号台风“竹节草”正一步步逼近,据说还有可能在咱们上海“二次登陆”,这可不是闹着玩的。
台风来了,除了狂风,最让人担心的就是暴雨,特别是对于像青浦这样水系发达、湖泊众多的地方,防汛排涝那可是头等大事。
不过,好消息是,青浦区在这次台风来临前,可是提前做足了功课,打了一场漂亮的“主动仗”,让咱们老百姓心里踏实了不少。
要说这青浦,它可是上海湖泊面积最大的区,河流湖泊密布,水网纵横。
平时看着风景优美,可一到汛期,尤其碰上台风这种短时间强降雨的天气,水往哪儿排、怎么排,就成了个大问题。
如果水排不出去,城市内涝、农田被淹,甚至家家户户都可能面临积水,那日子可就难过了。
所以,在台风真正发威前,青浦区就早早地行动起来了,他们的首要任务,就是把水提前排出去,给即将到来的大雨腾出足够的空间。
这可不是说说而已,他们做的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,叫做“预降水位”。
简单来说,就是把区域内河道、湖泊的水位,在台风暴雨还没来之前,先通过各种办法降下去,留出一定的“库容”。
这就像咱们家里有个大水缸,知道马上要下大雨了,雨水肯定会把水缸装满,聪明人就会提前舀出去一部分水,这样雨水来了,水缸才不会溢出来。
青浦区做的就是这个道理,只不过他们要管的“大水缸”可不止一个,而是青浦区内四大水利控制片区,还有122个“圩区”呢。
可能有人会问,“圩区”是个啥?
其实它不神秘,就是一些被堤坝围起来的低洼地区,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型的水库,平时可以蓄水,关键时刻又能用来调节水位、排洪。
你想啊,要让这么多个大大小小的区域的水位都降下去,那得是多大的工程量啊!
但青浦区确实做到了。
根据最新的消息,从7月28日上午10点开始,青浦区就全面启动了预降水位的工作,到7月29日早上8点,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里,青浦的四大水利控制片和全部122个圩区的水位,都已经成功地降到了预定的安全线。
这个速度和效率,真是让人佩服。
那么,他们具体是怎么把这些水降下去的呢?
这背后可是一整套精密的“组合拳”。
首先,他们充分利用了自然条件,比如“一线闸门”就懂得“乘潮排水”。
这个“乘潮排水”可有意思了,就是利用海水涨潮落潮的规律,在潮水退到最低的时候,赶紧把闸门打开,让内陆的河水顺着地势,自然而然地排出去,这样既省力又高效。
这可不是什么新鲜发明,咱们老祖宗在治水方面就有很多这样的智慧,现在只不过是和现代科技结合得更紧密了。
光靠“乘潮排水”还不够,毕竟水位要降到调令要求的预降水位,就得有更强的动力。
这时候,“片、圩泵站”就派上大用场了。
这些泵站就像一个个强劲的“心脏”,通过大功率水泵把水强制性地往外抽,这叫“动力强排”。
它们日夜不停地工作,把各个片区和圩区里的水快速排出,为台风可能带来的局部暴雨腾出足够的蓄水空间。
你想想,一台台大水泵轰鸣着,水流哗哗地往外涌,那场面,简直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,每一滴排出去的水,都为老百姓多争取了一分安全。
除了这些大型的水利设施,青浦区在防汛上也是非常细致的。
就拿淀山湖来说吧,作为上海最大的淡水湖,它的水位变化直接关系到周边区域的安全。
在淀山湖堤防,工作人员们采用了人防和技防相结合的方式,对堤防进行了加强巡查。
他们不仅要用眼睛看,用脚步丈量,还会借助各种科技手段,比如无人机、传感器等等,对淀山湖的地理环境和水系特征进行全方位的监测,确保堤防没有任何隐患。
而且,位于淀山湖畔的叶水路泵闸,也在这次防汛中全力运行,不间断地向外排出内涝水,为的就是确保淀山湖周边的安全水位。
当然,防汛可不只是排排河道湖泊里的水那么简单,城市里的排水防涝也是重中之重。
青浦区排水管理所就承担了这项任务。
他们围绕青浦的重点地区,提前落实了各项措施,排查了各种安全隐患,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台风期间城市排水管网能运行安全有序。
咱们平时可能不太注意家门口的下水道,但一到暴雨天,如果下水道堵塞了,那积水就可能漫上路面,甚至倒灌到家里。
所以,排水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在台风来临前,就对全区的雨水泵站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巡检,确保它们都能正常工作。
他们还专门在城区的主要市政管道开展了一项叫做“排水清管”的行动。
这可不是小事,就是把雨水井和管道里积攒的泥沙、垃圾都清理干净。
你想啊,平时日积月累,管道里肯定会有很多脏东西,如果不提前清理,台风一带来大雨,这些东西就可能被冲到一起,堵塞管道,导致排水不畅,甚至出现水从井盖冒出来的情况。
在海盈路一处平时就容易积水的地方,管道养护人员经过现场勘查,发现可能存在排水不畅的风险,他们立即对雨水井和管道进行了雨前清捞疏通,就是为了从源头上消除冒溢的风险。
这种细致入微的工作,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感到安心。
为了应对更极端的情况,青浦区还做好了应急准备。
他们部署了“大功率防汛排水泵车”,这些大家伙就像移动的“排水巨兽”,专门用来应对桥下等容易积水的路段。
据青浦区排水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介绍,他们组建了8支区级突击队,配备了9辆这样的大型移动泵车,这些泵车的整体排水量达到了每小时2.24万立方米!
这是个什么概念呢?
打个比方,一个标准奥运会游泳池大约是2500立方米,也就是说,这些泵车一个小时就能抽干将近9个奥运泳池的水!
这么强大的排水能力,主要就是用来保障城区那些容易积水的地方,还有像国家会展中心这样的重要区域。
他们在雨前加强易涝区域的管道疏通和清淤,雨中则加强道路巡视、雨水口清捞以及泵站的调度,确保城市防汛排水万无一失。
此外,青浦区的防汛工作还充分利用了现代科技。
他们借助了一个叫做“水务一体化平台”的系统,这个平台能实时监测水情、雨情数据,就像一个24小时不眨眼的“千里眼”。
通过这个平台,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哪里的雨量大了,哪里的水位涨了,哪里的排水可能不畅,并根据这些实时数据,动态地调整应急措施。
这样一来,所有的防汛措施都能做到精准高效,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。
各泵闸的专业应急抢险队伍也随时处于待命状态,一旦有突发情况,就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。
从这次青浦区应对台风“竹节草”的准备工作来看,咱们能清楚地看到,他们不仅仅是在被动地等待台风的到来,而是在积极主动地出击,把防汛工作做到了前面。
从大范围的预降水位,到对重点区域的精细化管理,再到高科技的运用和应急队伍的建设,每一个环节都体现出了科学规划和严密部署。
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一次台风,更是在不断提升整个城市的防灾减灾能力,为咱们老百姓筑牢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。
这种未雨绸缪、科学应对的精神,以及背后强大的组织和执行能力,确实让咱们老百姓感到非常安心和自豪。
冠达配资-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-线下配资公司-炒股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