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咱们的汽车圈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但挺引人琢磨的事。
著名投资人巴菲特,这位在全球金融界都响当当的人物,把他手里持有的某家国内头部电车企业的股份给清空了。
这个消息一出来,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块石头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要知道,眼下咱们国家的电车市场那叫一个火热,大街上绿牌车越来越多,新车销量里电车的比例甚至一度超过了一半,给人的感觉就是燃油车快要没戏唱了。
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被很多人奉为“投资风向标”的巴菲特却选择了离场,这背后到底是什么信号?
是电车的好日子到头了,还是说,这个行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、更加复杂的阶段?
这事儿,值得咱们普通人好好琢磨琢磨。
咱们先看看巴菲特卖掉股份的这家企业,它可是行业里的佼佼者。
去年可以说是它最风光的一年,单月销量最高的时候冲到了50万辆,这个数字相当惊人。
按理说,有了去年的成功经验,今年应该更上一层楼才对。
这家企业也确实是这么想的,从年初就开始了新一轮的降价,想复制去年的辉煌。
可结果有点出人意料,虽然价格一降再降,但销量始终没能突破去年的高峰,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在40万辆这个水平线上打转。
这就好比一个学生,去年考了全班第一,今年他比去年更努力,题海战术做得更狠,结果成绩反而不如去年了。
这就说明一个问题,单靠降价这一个法宝,可能已经不太灵了,市场似乎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,增长遇到了一个明显的瓶颈。
不光是领头的企业感到压力,整个电车圈子里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。
这两年,新冒出来的电车品牌越来越多,大家都在抢夺市场份额。
你推出一个新功能,我马上跟进;你降价一万,我敢降价一万二。
其中有一家去年才正式开始卖车的品牌,今年的销量增长势头非常猛,成了市场里的一匹黑马。
但从另一个角度看,即便是今年表现最好的新品牌,它每周的销量数据,也并没有超过上一届的“冠军选手”在巅峰时期的表现。
这说明什么呢?
说明市场的蛋糕虽然还在变大,但分蛋糕的人增加得更快,而且个个都身怀绝技,导致大家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。
过去那种只要造出车就不愁卖的蓝海时代,已经彻底结束了,现在是刺刀见红的肉搏战。
更有意思的是,我们平时笼统地说的“电车”,其实内部也分好几种。
有完全靠电池驱动的纯电动车,也有既能用电又能用油的插电混动车和增程式电动车。
过去,很多人觉得插电混动和增程式是最好的过渡方案,既享受了电车的安静和低成本,又没有纯电车的里程焦虑。
但今年的销售数据显示,这两种被寄予厚望的车型,销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,尤其是增程车,下滑幅度还不小。
这就有点反常了。
这可能说明,随着大家对电车的了解越来越深,消费也变得更加理性。
一些消费者开始觉得,这种“混动”车型结构更复杂,既要保养发动机,又要担心电池衰减,可能两边的缺点都沾了一点。
当市场从狂热转向冷静,这种定位有些模糊的产品,就可能最先受到冲击。
这对于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来说,是一个需要警惕的信号,说明增长的内在动力可能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稳固。
现在,我们再来看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,就是我们每个月看到的那些光鲜亮丽的销量数字,背后到底有多大的真实性。
这里面有一个行业内大家心照不宣的现象,叫做“零公里二手车”。
这是什么意思呢?
简单来说,就是为了完成厂家定下的销售任务,拿到年终返利,一些汽车经销商会自己掏钱把一批新车买下来,先给它们上个牌照。
这些车其实根本没开过,里程表上可能只有几十公里,然后它们就会以“准新车”或者“二手车”的名义,打个折再卖给真正的消费者。
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的数据,2024年,在所有的二手车交易里,行驶里程不到50公里的车辆占比竟然高达12.7%。
我们来算一笔账,2024年全国的二手车成交量是1961万辆,12.7%就是大约249万辆。
而同一年,全国的新车总销量是3143.6万辆。
这意味着,新车销量里可能有将近8%是这样被经销商“内部消化”掉的。
我们再对比一下历史,上一个汽车销售高峰是在2017年,那年卖了2887.9万辆车。
从数字上看,2024年比2017年增长了8.8%左右,但如果把那近8%的“水分”考虑进去,我们真正的汽车消费需求增长了多少,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了。
除了行业内部的这些变化,外部环境也在悄然改变。
过去几年电车之所以能发展得这么快,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扶持,其中最给力的就是免征车辆购置税。
买一辆二十万的车,能省下将近两万块钱,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。
然而,这个最大的政策红利即将结束了。
从明年开始,电车的购置税减免政策就要开始打折扣了,不再是完全免费。
而且这很可能只是一个开始,有行业内的专家预测,再过两三年,针对电车的大部分优惠政策都可能取消,到时候电车和燃油车就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进行一场公平的较量。
再加上现在很多地方的公共充电桩都在涨价,电车的保险费用一直以来就比同级别的燃油车要贵不少,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,电车的综合使用成本优势正在被一点点削弱。
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一家在燃油车领域有着深厚积累的传统车企,突然高调宣布要重新加大对燃油发动机技术的研发投入。
这家企业的高管还公开表示,一家汽车公司如果没有自己的燃油发动机核心技术,就很难有长远的未来。
他们还提到了一个我们很容易忽略的事实:在全球范围内,除了中国市场,海外市场超过八成的汽车销量仍然是燃油车。
这番话,无疑给火热的电车市场泼了一盆冷水。
所有这些迹象,从巴菲特的离场,到销量的增长乏力,再到政策的转向和燃油车的重新发力,似乎都在告诉我们,电车行业那个可以闭着眼睛往前冲的黄金时代可能真的要过去了。
这并不意味着电车不行了,而是意味着市场正在回归理性,未来的竞争将更加考验企业的真功夫,无论是技术、成本控制还是全球化布局,真正的挑战,或许才刚刚开始。
冠达配资-网上实盘合法配资平台公布-线下配资公司-炒股配资资讯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